发布日期:2024-10-02 浏览次数:
“应用碳化硅功率模块的800V高压平台,不仅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提高了充电效率,解决了消费者的里程顾虑和补充能量的焦虑,而且有效提高了电驱动系统的效率,提高了整车5%-10%的续航里程。合肥钧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联电子”)董事长陈兆银表示,钧联电子深度培育800V高压系列产品,重量减轻10公斤左右,成本减少10%。"有些人害怕竞争,我们欢迎竞争。行业竞争越多,性价比高的产品就越受欢迎。产品实力是我们不怕竞争的信心。比如去年这个时候,公司只有一两个项目。今年8月,我们推广了10多个项目,其中很多来自头部汽车公司。”
走在技术前沿 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智能化“下半年”的竞争中,市场预期转化率更高、更轻的电驱动系统。
“与传统的硅基电驱动总成产品相比,我们的碳化硅电控和电驱动总成产品效率更高,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可以有效提高整车续航里程的5%-10%,间接节省整车成本。”陈兆银表示,自2020年成立以来,钧联电子深入培育了基于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的800V高压电控,以及其扩展的集成电驱动系统和多集成动力域控制器领域,希望以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能够加速进入智能时代。
无论从重量还是转化率来看,钧联电子碳化硅电子控制和电驱动总成产品在市场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重量约74kg,轻量化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总量减少的前提下,CLTC工况(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的能量转化率达到92%,其单电控产品的能量转化率达到99.8%。依靠技术优势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2024年,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钧联电子“最酷的电动汽车三合一电驱动系统”荣获“运输、机动车、船舶、航空及其配件”金奖;“高性能800V 在NE时代举办的第四届全球xEV驱动系统技术暨工业大会上,SiC电驱总成荣获2024电驱动技术创新奖。
产品获奖现场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产品获奖现场
R&D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钧联电子拥有约30名外部专家顾问。在员工构成方面,R&D技术人员占52%,核心技术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1%。当前,企业申请和授权的专利等知识产权超过40项,涵盖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着作等多个方面。
他说:“我们希望在电力驱动领域不断克服困难,帮助核心部件进行国产替代。陈兆银表示,凭借强大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开发能力和应用经验,钧联电子完成了HPD全桥碳化硅功率模块的开发、验证和批量应用,开发了半桥塑封单面和双面水冷碳化硅功率模块,拥有碳化硅功率芯片的自主研发设计和车规级碳化硅功率模块的自主研发和自制能力。这样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的升级,碳化硅功率模块和高压电控电驱动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中高端车型、eVTOL航空器和电动船舶的最佳选择。
去年只有一两个项目,今年这个时候有十多个项目。
他说:“去年只有一两个项目,今年这个时候有10多个项目同时计划。陈兆银表示,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都是发展新质量生产力的重要焦点,发展前景良好,处于快速增长期。在钧联电子产品与相关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基础上,如今对企业来说,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他说:“我们不怕竞争,行业内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陈兆银说。伴随着800V高压超充逐渐成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标准,碳化硅细分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此,陈兆银认为,良性的行业竞争是企业不断提升自我、检验发展的动力。“虽然目前相关企业很多,但很少有企业真正深入布局碳化硅行业,做好汽车规模的碳化硅供应模块。”
企业办公楼
在研发方面,钧联电子拥有行业领先的模块定制、电子控制/全栈自研能力,如电驱系统、硬件、软件架构、控制算法、工艺设备等;测试能力方面,钧联电子拥有行业领先的22,000转高速电机测试台架、双测功机测试台架、盐雾/完善的测试和测试设备,如温湿度等环境测试箱、温湿振动三综合测试台和功率模块的开发和测试;在供应链方面,钧联电子拥有国内可控的流片代工线,可以自主开发设计碳化硅功率芯片,自主开发可定制的碳化硅功率模块。并且与国内知名电机、减速器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将基于碳化硅材料的电驱动系统整个产业链垂直整合。
他说:“我们愿意与有关企业共享实验室资源,与行业共同成长。
“我们愿意与相关企业共享实验室资源,与行业共同成长。”陈兆银提到,企业一直抱着包容共赢的态度,希望与相关企业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碳化硅行业的大发展。钧联电子基于强大的R&D团队和先发优势,拥有灵活的商业模式和高效的R&D效率,尤其是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方面。钧联电子在质量、速度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据陈兆银介绍,在一家头部车企的产品研发需求之前,某地区1000人的R&D团队用了6个月的时间还没有做出达标的产品,但钧联电子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做出了客户认可的产品。
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基于碳化硅材料的电子控制产品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自然优势也高度满足了EVTOL航空器和电动船舶的需求。钧联电子正在积极布局eVTOL航空赛道,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寻求更大的空间 以专业为基础,着眼全球
经过十多年的深入半导体行业研究和市场相关工作,陈兆银最终选择了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作为主要方向。他判断碳化硅电子控制和电动驱动产品的快速增长将在近两年迎来。
他说:“我个人的经历对我帮助很大。”陈兆银说,他首先从半导体龙头企业辞职创业,逐渐在厦门站稳了脚跟。2020年,他决定带领团队来到合肥,再次创业,因为他感受到了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决心。他对碳化硅材料赛道充满信心,有能力实现跨细分领域的垂直整合,这是钧联电子独特的企业竞争优势,因为他经历过类似赛道的发展,有供应链管理的经验,熟悉碳化硅材料的性能等因素。
钧联电子800V碳化硅高压电驱动总成项目总投资10亿元。2024年,第一个项目已经投产。项目全部生产后,预计营业收入将超过50亿元。目前,钧联电子合肥电子控制和电动驱动总成生产基地拥有完整的MCU生产线和EDS生产线,每年可生产20万台电子控制和10万台电动驱动总成,具有产品开发验证和优质生产保障能力。
企业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