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01 浏览次数:
未来已经到来,即将到来。今年七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1.1%,首次超过传统燃油汽车。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影响深远,必然会尽快抢占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新型能源汽车保险“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僵局也必须尽快打破。
事实上,近几年来,许多保险公司,尤其是头部保险公司,都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积极扩大客户群体,努力抓住机遇。然而,到目前为止,不仅保险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面临亏损的尴尬局面,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保险难、保险贵的抱怨也在继续。受多种因素影响,这种情况的形成是以电力和电子系统为主的新能源汽车车辆结构,具有静音好、提速快的驾驶特点,运营车辆占比相对较高,事故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是新能源汽车保险高价的“推手”。笔者认为,面对汽车保险市场的变化,保险公司需要回答三个必答问题。
第一,理念第一,要深化对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分析与研究。新能源汽车在绿色化、智能化大潮中迅速普及的势头是不可逆转的。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041万辆,行业普遍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超过70%。所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的分析研究,无疑应该成为保险企业汽车保险业务转型的重点。据笔者了解,面对新能源汽车保险,一些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仍然采取观望态度,对未来商业模式的想法仍然依赖于过去的“跟随”策略,即跟随大公司,模仿其商业模式。但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业务发展逻辑、定价模式和保障服务与传统汽车保险有很大不同,这与传统汽车保险经营时间长、模式成熟不同。可能不是简单的模仿就能成功,需要深入分析研究。
第二,创新为要,保险公司发展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必须着眼于与车主的双赢。目前,投保难、投保贵是新能源汽车保险被消费者吐槽的主要原因。很多新能源车主抱怨保费不降反升,没有危险。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险比例的提高,汽车保险的平均价格也不断上涨。今年第二季度,56家财产保险公司的平均保费比上年同期增长7.4%。而且因为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维修费用高等因素,在车主喊贵的同时,险企也在喊亏。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保险公司需要创新业务发展思维,力求精细化、差异化经营,实现与车主的双赢。在产品设计及其定价方面,探索差异化服务和定价,将车主的驾驶行为作为定价的参考因素之一;在维修方面,我们应该与汽车公司、维修厂等产业链中的企业建立一个更加透明的零部件维修价格体系。
第三,技术赋能,保险公司发展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必须加强技术赋能。做好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离不开技术的加持,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科技金融能力。基于对车主的精确“画像”,实现差异化定价,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车主的驾驶行为进行科学分析。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车险定价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从车主的“画像”到对驾驶场景的全方位评价。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科技力量并不强大,要弥补这一不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进入保险市场,也是基于其先天的技术优势和车辆保障优势。如果传统保险公司不能及时增加资金投入、人才积累和技术研发,他们可能很难在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站稳脚跟。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保险也将成为未来汽车保险市场的主角。我们期待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尽快走出当前困境,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双赢,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